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正文

“英雄事迹,永驻我心”抗疫故事征集

   编辑:唐四薪    发布时间: 2020/06/07 09:57     来源:     点击次数:

 

新冠肺炎病毒的爆发及蔓延,给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积极响应学校“幸福节”的号召,让同学们学习抗疫精神,继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承中国精神,并分享在这次疫情战役中的所思所感,将同学们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有志青年。我院特举办本次抗疫故事征集活动。

本次活动由各班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进行宣传,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同学们递交的作品经过心理部联合专业评审团打分,选出了以下优秀作品:

一等奖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班 屈媛玥

《点点萤火,汝心灼灼》

二等奖

18网络工程1班 陈煜

《英雄何须问出处》

18网络工程1班 李扬

《逆水行舟,绝不退》

三等奖

19物联网工程1班 毛敏

《平凡中的不平凡》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2班 邓巧

《抗“疫”无悔,青年担当》

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1班 蒋梦玲

《我们心中最美的抗疫英雄》

本次“英雄事迹,永驻我心”抗疫故事征集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的优秀作品,说明了同学们非常关注疫情期间发生的英雄事迹。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疫情期间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在本次的征文作品中,体现出了同学们对抗疫英雄和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敬意,同时寄予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附:同学们讲述的抗疫故事

点点萤火,汝心灼灼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班 屈媛玥

寒雨寒风寒来袭,灼灼之心同舟济。萤火点点共进退,寒流过后春风来。

——前记

《人民日报》中一篇名为《“中国答卷”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文章中写道:“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经受了一次大考。” 文章提到了:此次疫情大考,中国交上了一份赢得世界赞誉的“中国答卷”,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风骨和风貌,更带给世界以重要启示。

在我看来,此次疫情大考,中国展现的除了上述所说到的宏大的伟大之处外,更少不了一些像点点萤火一样,虽微小但不可缺少的存在。因为这些点点萤火的存在,才能够让星河闪耀人间。而这点点萤火,可以是一座大义奉献的城市,可以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也可以是一份份坚毅的请愿书。

寒雨寒风寒来袭,灼灼之心同舟济。

城市苍白孤寂,鸟群离开森林,城市的天空变得灰暗,徘徊的行人期待天晴,樱花还开吗?

提到樱花,便不得不提到——江城武汉。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未曾有过封城的重大举措。此次疫情“武汉封城”这一决定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举措。今天回顾,没有人会否认这一决定是避免疫情扩散至全国的关键所在。

而如今已经73岁的李兰娟便是“武汉封城”这一石破天惊的建议提出第一人。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院士李兰娟向《环球人物》的记者讲述这一过程时,语气波澜不惊,句句都是站在一位传染病医生的角度出发。而在记者看来,这一过程是那么的步步惊心。李兰娟院士时刻关注着此次疫情,1月17日便向国家卫健委提出,想去武汉调研;1月18日便用一张无座票从杭州出发,深夜抵达武汉;18日当晚,便同钟南山院士等人一同听取了武汉的情况介绍;1月19日便同专家组众人一同在各地展开调研;20日凌晨到达北京,当日上午同钟南山院士一同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当日下午参加孙春兰主持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1月21日便赶到联防联控指挥部,深夜坐高铁回杭州。短短五天时间,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却不分昼夜的将自己置于工作之中。

灼灼之心,令人敬佩。江城会醒,樱花会开。

萤火点点共进退,寒流过后暖意生。

故事能摧毁的只有风景,谁也毁灭不了梦境。梦境变成现实需要一座桥梁,谁都可以建造的一座桥梁。

提到桥梁,便不得不提起2020年春晚的其中一个硬核节目:《爱的桥梁》。其硬核的阵容与表演方式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我的脑海。该节目由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六位重磅主持人加盟演出,且该节目为临时增加的疫情防控节目,未经彩排,直接就上。这种特殊的形式,让它成为了春晚的一大永恒。我想,这样一个硬核节目将会一直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成为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吧。

此次疫情,有那么一群人用自己的热血,汗水,日日夜夜,甚至是生命去搭建了爱的桥梁。突然想到一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是却像点点萤火一样,在国家危难之时聚在一起,成为一片星河。他们之中有像张定宇院长一样的人,即使自己患有渐冻症也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也有像彭银华医生、夏思思医生一样的人,在正好的年华里愿意舍小家为大家,站在抗疫一线;还有像王伟一样的人,不舍昼夜不知疲倦的反复操作着机器,成就举世惊叹的“中国速度”。虽然这点点萤火中还有很多的不同职业,但人们守护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样:“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

萤火点点,令人敬佩。寄意寒星,星河人间。

疫情牵动人心。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我们,身为祖国发展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传承中国精神,在自己的领域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提高自身价值,在祖国需要之时,像前辈们一样奋不顾身的投身于祖国的事业当中去。

心怀灼灼之心,不必等候炬火,也可以在黑暗里发出点点荧光。

逆水行舟,绝不退

18网络工程1班 李扬

2020年到了,今年的年味没有往年足,我长叹一声打开微博热搜,第一条“抗击肺炎”。

有关疫情的信息扑面而来,让人深感压抑,随手打开其中一条微博,那是一张照片,7名穿着防护服、头戴医用帽和戴着口罩的白衣者并排躺在地上睡觉,他们蜷缩着似乎有点冷。一瞬间,心中的压抑转化为心疼。地上躺着的那7名白衣者就是武汉汉口医院的医护人员,疫情突发而医院没有援助,在岗的医护人员只能超负荷工作,累了就随便找个空地“将就”地睡一晚,此时的他们就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但绝不能退,一旦退了一条鲜活的人命可能就没了。

人命多重啊,新冠病毒就像一把突如其来的箭,杀得人们猝不及防,手无寸铁的人们拿着肉体与箭相撞,一条条人命就这样被穿透了。大家都明白了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这场战役中需要高端的武器、需要正确坚定的思想、需要高效有力的应对措施、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更需要逆水行舟绝不退的信心。

鲁迅曾说过;“自古以来,中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果然鲁迅先生的话总是描述着历史又适用于当下,一张密密麻麻盖满指纹印的“请战书”充分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之脊梁”,一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请战语更是震撼人心,或许现在大多年轻人不相信誓言,但是就是这简单的九个字却激励了不少90后、00后自愿加入抗疫队伍,成为一线抗疫战士。

“那些医生怕不怕呀?”我十岁的弟弟看着新闻问我,我笑着回答:“你坐在家里都怕,何况他们了”。

在疫情危机之前我始终认为人们是怕死的,现在我给“怕死”换一个词叫“敬畏生命”。当我们坐在家里无聊烦闷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签下“生死书”,不知有多少医护人员倒下了又爬起来,不知有多少人加班加点的制造口罩、防护服等,也不知有多少人踏入隔绝地给外面人传达里面的情况,他们不害怕病毒感染吗?当然是怕的,但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职责的绝对贯彻早已碾压了对死亡的恐惧,唯有砥砺前行,这场战役才能胜利。

最后看到的一条新闻是解放军救援武汉,整整齐齐的尼彩服和高举着的红旗让我潸然泪下,一股强大的力量直击人心,他们来了。部队援兵到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就像有了依靠,没有人被放弃,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我们终于又见证了中国军人逆行的卓然风采。正如《论中国》中所写“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正在被那些勇敢的人保护着。

这一场疫情,就像一个照妖镜,把每一个角落、每一颗人心都照得通透,纵然有让人不堪入目的事迹,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勇敢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牵挂着武汉,各大企业捐款捐物献力,甚至还有给医护人员送保险的,海外游子从国外采购物资运进国内,各大平台开展募捐活动人人响应等等。这些美丽的故事不都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之间的大爱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同谐”。在这场抗疫之路上,人们逆水行舟,这“逆行者”的队伍将不断庞大,病毒将越来越渺小。当下的中国,举国之力共抗疫情,此时的武汉也不会是一座孤城,全国13亿人倾心相助,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关上手机,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那是对面楼层传来的。

版权所有 (C) 衡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5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楼
联系电话:0734-8484944 邮箱:jsjxyhynu@126.com  邮编:421002